《登场了,敦煌》:大漠尽头的无边风月 丝路上的一眼万年
《登场了,敦煌》一播出,很多年轻人就表示被圈粉,他们不惜用自己的语言来为这档综艺节目打CALL:“爱了爱了”“惊喜”“太用心”——从《国家宝藏》到《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了不起的长城》,这次大家发出由衷的感慨:终于轮到敦煌了!
犹如《登场了,敦煌》开篇所说的,“大漠尽头的无边风月,丝路上的一眼万年”,历史的沧桑和质感,由一档真人秀综艺节目的形式穿插展现。很多匠人在这里“择一城终一事,择一事终一生”,第一集就讲述了这些人的故事——
35年“临摹匠”娄婕,当放弃自己的绘画,日复一日一笔都不能错地临摹时,也蹭痛苦迷茫,正是他们的放弃和付出,才有了今天的保存,让“壁画的归宿是消逝”慢些再慢些;
从青丝到白发修护壁画的89岁老人李云鹤,工具箱里的吹耳球、注射器、纱布包,都是他自己制作的修复工具,工序有如针线活儿一般细致和复杂,三代四人传承着李云鹤先生修复壁画的工作,让古老文物重焕光彩;
还有每天做麦草防沙方格的工人们,做出了让人震撼的宏伟防沙工程,“这一千多米走了整整七十年。”当片尾汪涵和三个年轻人朗读常书鸿先生的家书时,这位从巴黎回来守护敦煌的先生,一声声“值了”,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相信很多观众像我一样流下感动的泪水。
还记得今年暑假考古少女的故事吗?湖南女孩钟芳蓉高考全省第四,选择了北大考古专业,为此网上吵成一片。而这个女生却做出非常坚定的回应,“我的偶像樊锦诗就是这个专业的”。年轻一代,奔理想而往,是多么可贵的气质!很多人通过这个少女知道了樊锦诗,不为功名利禄、舒适生活所动,守护敦煌。当很多人发现敦煌不只是飞天、壁画、月牙泉时,他们更想了解更多的关于敦煌的故事——《登场了,敦煌》在这样的期盼中,以什么方式呈献给大家?
以年轻的方式,讲述亘古不变的道理,呈现博大精深的文化,这是近些年文化综艺节目做出的改变。从节目名称很容易联想到《上新了,故宫》,我非常清晰地记得播出时,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开篇打招呼的画面,“年轻朋友们,你们好”,将这档节目一下子定位在年轻化,果然节目突破以往文化类综艺的过于沉稳,以几个年轻明星做穿插,充满着时尚的气息。
《登场了,敦煌》同样以汪涵作为主导,与三个年轻明星组成敦煌探索团,还有喜欢传统文化的飞行嘉宾孟鹤堂。这一组合吸引了大批中青年粉丝,一起透过他们了解敦煌文化。而几个年轻人开着三轮车组成治沙小分队,亲自参与制作麦草防沙方格,不仅普及了沙漠治理知识,又加进了当下综艺的真人秀元素,增加了娱乐性。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去发掘、保留、传承,文化类综艺节目年轻时尚,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方式。能看出来,《登场了,敦煌》非常用心地做成一个符合年轻人口味的节目,如果把敦煌比作一个大IP,那么这档节目用严肃不失轻松的方式,将它带进年轻人的视野,让更多的年轻人“粉”上敦煌,很好。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