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造激发创造 让梦想点燃梦想
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雨果》中,小雨果是个标准的“机械控”。看到一半,我想这是一部有关小机械天才的电影。但影片渐入高潮时,真正主人公的面纱才揭开;而当谜底慢慢揭开时,我才明白:这是一部致敬电影大师乔治·梅里爱的影片。雨果只起到了衬托的作用。而该片的主旨,则是通过梅里爱的故事告诉我们:梦想打开的唯一方式,就是创造。创造就是这个世界最大的魔术,因为它让天方夜谭变成了现实种种。
马丁要创造性地以衬托的方式,指东打西,向大师致敬。衬托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衬体和主体必须有统一性。在《雨果》中,这一点是通过人物精神内质的一致来体现的。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少年雨果对机械的热情,想想他梦到自己变成机器人的细节。我们正如片中的梅里爱一样:在雨果身上看到了曾执着于梦想的自己。当对某项爱好着迷时,我们会心甘情愿地付出全部。当年,梅里爱即用全部家当搭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只为将影像这种魅力无边的“魔术”玩到极致。
所以,影片中的雨果和梅里爱,在其心灵的对视之中,是以初心遥望永恒之光,也是让永恒重沐初心之汤。
雨果的父亲在博物馆工作。他从博物馆抱回一个机器人,想修复它。父亲去世后,雨果坚持修复它。他通过偷乔治的玩具店里的零件,把机器人组装好了——只差一个开启它的心形钥匙。而雨果的好友、乔治的教女伊莎贝尔恰好有一把。他们用它启动机器人之后,机器人画了一幅画,画下面的签名是:乔治·梅里爱。
在图书馆,一个电影研究者帮他们揭开了谜底——这个人正是玩具店的老板乔治。电影研究者将乔治的经典影片《月球旅行记》,放映给他们看。乔治的妻子怕乔治受刺激,没惊动他。但放映结束时,乔治已站在跟前,他说:“无论何时何地,我都能一下分辨出电影放映机的声音。”是的,那是他曾经的事业,他的挚爱与梦想。后来因为人们的审美情趣改变,他的电影世界坍塌了。他把电影公司卖了,成了沉默的玩具店老板,与以前的世界老死不相往来——只将自己设计的机器人送给了博物馆。
可以说,正是雨果修复的机器人,给乔治绝望的心注入生机与活力,并使他能重上舞台,领受人们的尊敬与致意——当然,这是马丁在艺术创作中追加的致敬。但是,他理应受到这种尊敬。因为他曾创造了一个世界,那个世界里盛放着梦想。机器人的修复与重现,正是创造永恒、梦想不死的象征。
此片的高光即打在创造与梦想之上。以创造性的劳动实现梦想,让我们的生命在活力绽放中,感受到某种永恒的价值。这也许就是人之存在的最大意义吧。
作为致敬大师的影片,本片创造性地以文学手法结构影片,让我们在大师们的隔空对望中,感受到了创造和梦想的魅力——让创造激发创造,让梦想点燃梦想。
原标题:让创造激发创造 让梦想点燃梦想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