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小馆的烟火气 渐渐化作城市的民生记忆
对于路边的小饭馆小摊档,在南方,特别是巴蜀地区俗称苍蝇馆。不明就里的人乍听起来难免感到不理解。天津民间还有更哏儿的叫法,谓狗食馆儿。好端端吃饭的地方,虽小,怎就“狗食”了呢?
其实这俗谓由来并无定论,民间风趣俗成罢了,大致形容像在路边吃食的狗子那样,讲究不多,好歹就合果腹就成。
昔日街头巷尾的小馆儿萌发于改革开放后的路边小吃摊,它以砂锅类、烤串类为主,热腾腾的砂锅豆腐、砂锅丸子上桌,再来瓶啤酒,就个芝麻烧饼,足让饥肠辘辘的打工人吃得美滋滋。
说硬件,这些馆儿没大的,不过几十甚至十几平方米的小门脸儿。后来稍微好一点的,其装修、灶台照样简单,桌椅板凳仍旧普通,或许上面还有些抹不净的油。这些小馆儿多为夫妻店、兄弟店,再看炒菜师傅的围裙油乎乎,与脚下黏糊糊的地板倒是配套,诸如此类,都需顾客“眼不见为净”。碟子碗边难免有破茬儿,似乎没人在乎。总之,小馆儿在这方面能省则省,别提档次,尤其是生意火爆的小馆儿,暗地里还真有“你爱来不来”的小脾气。
硬件投入低,直接带来饭菜经济实惠的价格,这是小馆儿赢人的优势之一。当然,再便宜,若滋味不行也难有回头客。味儿正,是又一法宝,像八珍豆腐、老爆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三皮两(层)馅肉饼、手擀面汤等,皆为小馆儿的看家饭菜,真材实料煎炒烹炸,几乎家家都有“秘诀”,哪怕是简单的“花毛一体”(花生、毛豆角拼盘)也煮得有滋有味。关键还要看菜量,满满竖尖儿一大碟,二人俩仨菜,也许还能连吃带打包。酒足饭饱抹抹嘴赞不绝口:“人家真给东西吃,下回还来!”有的小馆儿甚至没招牌,但老板相信,满街飘香就是招牌,就会门庭若市。这倒符合买卖道老俗话: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昔日,若不是冬季,多数食客喜欢在店外路边吃,芸芸众生团团围坐。嘈杂,是小馆儿的另一特点,是人们消闲侃大山、吹牛的地方。曾见戴大金链子、大墨镜的人来吃饭,落座便扯开嗓门:“刚谈了八千万的买卖,得热闹热闹……”同堂食客没人把这话当真。小馆儿不是摆阔拿架子的地方,放下身段、如家适意才接地气。
曾经,数不胜数的小馆儿是平民百姓、三五知己聚会的好地方,价廉物美让人感到温暖。这一点倒贴合旧时津人图实惠、好热闹、随遇而安的性格。如此一来二去,狗食馆儿也成了许多人对这些小馆儿的爱称,不乏嘴馋人横穿大半个城市慕名赶到哪家,就为尝一口那里的醋熘土豆丝。如今文明程度与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小馆儿越来越规范,有的还一跃成网红店,往昔那里的烟火气渐渐化作城市民生记忆。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