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行走亚洲 让世界认识中国

发布时间:2021-06-23 16:03:16
编辑:
来源:湖州日报
字体:

潘德明(1908—1976),浙江湖州人,曾就读于东吴大学第三附中(今湖州二中)。英雄旅行家。人类历史上徒步环游地球第一人。1930年夏,潘德明持“雪东亚病夫耻”“谋世界上之容光”的信念,走出国境,直到1937年7月返回上海。先后到达40多个国家,积累了大量珍贵纪念资料,会见20多个国家的元首、名人,以他的行走方式,让世界认识了中国人。

他用双脚,在地球上,蜿蜿蜒蜒走出了一条标签“中国人”的路;用两个圆圆的橡胶轮子,穿过潮湿、泥泞、石沙、柏油……痕迹里分明跳出一些汉字:勇敢、坚毅、不屈、向前……

他叫潘德明。他告诉我们,什么叫决断和毅力。1930年夏天,上海有几个年轻人组织了一个“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立志要以徒步走向亚洲。他们在《申报》上发表宣言,“决定以坚毅不拔的勇敢精神,从上海出发,逐步实践我们的目的。在每一个步伐中,我们要显示中华民族历史的光荣,在每一个步伐中,给社会以极深刻的印象,一直到我们预定的途程的最终点。”正在南京经营一家西餐馆的21岁的潘德明,无意中读到了这篇宣言。从小喜欢体育活动的他,当即决定,加入“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他毅然放弃南京的餐馆生意,乘车赶到上海,但当他到达上海时,步行团已经走了好几天。潘德明随即乘车追到杭州,赶上了步行团。因各种原因,当步行团出国境到达越南清化时,8名团员只剩下了潘德明一人。尽管孑然一人,这个意志坚强的年轻人并没有退缩,反而改变初衷,决定将此行超越亚洲,走向世界。

潘德明告诉我们,什么叫灵活和机智。在走遍世界的过程中,有水路,有山道,所经国家,有战争,有和,他因时因地、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随带费用或设备……采取不同的行进手段,目的只有一个,走遍全球,“雪‘东亚病夫’耻”。到达清化时,潘德明决定只身进行环游世界。他购了一辆自行车,或骑车,或步行,经柬埔寨、暹罗(今泰国),过马来西亚、新加坡,历尽艰辛,先后到达印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古巴、巴拿马、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40多个国家。他善于应变,也做“有心人”。沿路他搜集的各种资料,其中有所到之处加盖的571枚邮戳、1200个团体和个人用世界几十种文字书写的签名和题词、20多个国家元首手迹的三本《名人留墨集》,以及家信和照片,苦心采集的标本、异国特产、服饰和资料。还积极利用“名人资源”扩大名声,替“国人争荣光”。这些名人政要包括印度“圣雄”甘地、诗人泰戈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土耳其之父凯末尔、瑞典大探险家斯文赫定、新加坡巨商胡文虎,还有英国首相、希腊首相、法国总统、瑞士总统、挪威国王、保加利亚国王、澳大利亚总理等人。

英雄壮举之外,潘德明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是那份浓郁的爱国情怀。正如《名人留墨集》扉页上潘德明所写的“旅行世界自叙”,有如是之言:“以世界为我之大学校,以天然与人事为我之教科书,以耳闻目见直接接触为我之读书方法,以风雪雨霜、炎荒烈日、晨星夜月为我之奖励金。德明坚决地一往无前,表现我中国国民于世界,使知我中国是向前的,以谋世界上之荣光。”1937年,潘德明最初的计划是访印尼后去日本,从日本返国。但“日人侵占我东北三省……杀我同胞,亡我中华,变本加厉。所以我改变计划,直接北上这次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周游世界各地,考察各国实情,主要为我今后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打下根基。我回国后,决计到青藏高原考察……”其时日本军国主义气焰嚣张,他决定不临日本国土,以示抗议。潘德明改变线路,渡海经新加坡来到马来西亚,穿过其中部山高林密、人迹罕至的地带,到达泰国,由泰国入缅甸至云南,1937年7月6日返回上海。他把世界各地华侨捐助他的10万美元考察费用,全部捐献给了抗日事业。

现在,中国人也正在地球上走路,这条路是从五千年文明史的纵线、233个国家和地区的横线交织而呈出的坐标而奋勇向前的,其雄关漫道、其坚韧不屈、其山下求索,有如潘德明留下的,是一个和整体的共振之律,于时光的飞逝中弹奏,而曙光,正熹微在前。(记者余夫)

   原标题:中国青年行走亚洲 让世界认识中国

>更多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www.xcctv.cn 中国项目城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Copyright© 2014-2017 中国项目城网(www.xcc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6824号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联系我们:508 063 3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