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鹏: 房地产绝不会成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是重点

发布时间:2023-07-08 11:30:43
编辑:
来源:搜狐智库
字体:

出品 | 搜狐智库

编辑 | 王珍


(相关资料图)

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半年中国经济将迎来哪些机遇,来看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对下半年中国经济的未来展望。

付鹏认为,中国各大部门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积累了较为繁重的杠杆和债务,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处于去杠杆过程。其中,居民部门尽管当前收入增速有所放缓、资产财富效应有所消退,但收入韧性极强,需要时间休养生息来消化过去积累的债务压力。经济政策依旧以稳为主,边际效用虽然不高,但整体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政策利率小幅阶段下行。

近期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出现了一波贬值,让投资者产生了担忧情绪,付鹏分析认为,这次因内外名义利差倒挂催生的人民币贬值并不妨碍国内经济的稳健复苏,国内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搞好跨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持续为国内信贷增长提供金融条件。“国内经济能否快速恢复依然有赖于居民收入和预期的有效改善。”

房地产方面,付鹏认为,房地产也绝不会成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在保障房价、地价平稳的状态下,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是房地产行业未来工作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投资并不能给予过高期望,而销售状况由于收入增速和预期的放缓,以及财富效应的消退,交投可能趋于平淡。”

最后,付鹏对搜狐智库表示,为了让经济能够持续稳健复苏,扩大内需、支持实体始终是政策的中心和重点。国内将保持物价整体稳定,打通各类渠道促进消费;同时应鼓励企业走出去,以外需增量作为增长的另一支点;在产业升级和先进制造上,应对技术、科技和创新等提供更完善、有力的支持,以技术进步和更新换代提高社会生产力,进而激发经济增长的潜在活力。

搜狐智库:纵观上半年,您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的复苏进程会怎么走?

付鹏:首先,中国经济是处于持续稳步复苏状态的,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恢复不能有过低的预期,同时也不应有过高的预期。中国各大部门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积累了较为繁重的杠杆和债务,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处于去杠杆过程。其中,居民部门尽管当前收入增速有所放缓、资产财富效应有所消退,但收入韧性极强,需要时间休养生息来消化过去积累的债务压力。经济政策依旧以稳为主,边际效用虽然不高,但整体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政策利率小幅阶段下行。

搜狐智库:近期人民币贬值幅度较为明显,主要原因是什么?人民币汇率目前这种情况,对经济复苏是否有利?

付鹏:近期人民币持续贬值,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是经济基本面情况不如年初乐观预期,从节假日客单价等方面来看并不具备开年所设想的高消费状态,经济增速的快速恢复并未如期出现;第二是内外货币政策背向导致的中美利差扩大,国内货币政策以稳健偏松为主基调,而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多数发达经济体央行仍然在加息或保持强势鹰派的姿态,中美利差的走扩也给人民币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而因内外名义利差倒挂催生的人民币的贬值并不妨碍国内经济的稳健复苏,国内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搞好跨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持续为国内信贷增长提供金融条件。而国内经济能否快速恢复依然有赖于居民收入和预期的有效改善。

搜狐智库:关于房地产怎么看?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是否还有缓和的可能?

付鹏:房地产或将持续处于自然出清状态。房住不炒依然是主基调,房地产也绝不会成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在保障房价、地价平稳的状态下,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是房地产行业未来工作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投资并不能给予过高期望,而销售状况由于收入增速和预期的放缓,以及财富效应的消退,交投可能趋于平淡。

搜狐智库:从促进经济复苏的角度,我们在产业、消费和出口方面还有哪些政策可以推出?

付鹏:为让经济能持续稳健复苏,扩大内需、支持实体始终是政策的中心和重点。国内将保持物价整体稳定,打通各类渠道促进消费;同时应鼓励企业走出去,以外需增量作为增长的另一支点;在产业升级和先进制造上,应对技术、科技和创新等提供更完善、有力的支持,以技术进步和更新换代提高社会生产力,进而激发经济增长的潜在活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原标题:付鹏: 房地产绝不会成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是重点

>更多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www.xcctv.cn 中国项目城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Copyright© 2014-2017 中国项目城网(www.xcc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6824号-1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联系我们: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