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铭:长期看,人口流向特大城市和城市群更加明显;全面放开户籍是大势所趋
出品|搜狐智库
编辑|王晓旭
8月3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安部将探索户籍准入同城化,试点实施灵活落户政策,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放宽Ⅰ型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个政策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是否会造成人口更多流入特大城市和城市群?经济资源在地域分配上将会如何流动?对以后全面放开或者取消户籍制度是否有利?搜狐智库连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就以上问题进行解答。
陆铭表示,此政策肯定会造成人口往特大城市和城市群流动,但是流入速度,一方面取决于倾向自由落户的改革速度;另一方面,取决于一二线城市经济的恢复速度。一二线城市的经济(特别是服务业)在疫情期间受到较大冲击,创造就业的能力有待逐步恢复,短期来看,“疤痕效应”比预期稍显严重。
但是如果长期来看,展望未来五年、十年,此政策造成的人口往特大城市和城市群流动的效应会更加明显。
陆铭认为,长期来看,此政策会使经济资源和人口客观上向大城市集中,发挥经济发展的规模效益。大城市及周边的都市圈范围在促进创业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增长极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这主要是经济中服务业占比越来越高导致的。在本轮技术进步中,由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使制造业中的就业呈现负增长趋势,大量就业向服务业集中。另外,有很多服务业是跟新技术互补的,比如网约车和外卖骑手,就是在大数据技术之下催生的。这些因素都将加强经济资源和人口往大城市集中的趋势。
此政策对以后全面放开或者取消户籍制度是否比较有利?“是有利的,”陆铭说,“如果我们能够认清人口流动的长期趋势,加快实施大城市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相关举措,就会更加顺应趋势。”
取消大城市落户限制,会不会造成负面效应?陆铭认为,中国唯一有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不会是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导致的,而是因为长期没有为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做好充分准备导致的。比如人口流入导致教育资源、住房资源短缺,反过来讲,是供给侧没有做好准备。因此,要解决问题,也只能从增加教育、住房等供应的角度来顺应人口集中的趋势。
对于未来的城市形态分布,陆铭认为,前三十位左右的大城市及周边地带都有人口进一步集聚的潜力。但是各个城市在集聚更多人口的时候不是齐步走的。自然地理条件、基础设施、教育资源、经济增长活力等较好的城市会增长更明显,这些城市主要是当前户籍制度管制较严的一线和准一线城市,这是客观经济规律。相应地,户籍制度从小城市开始改革,但最终还是要在一线和准一线城市循序推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