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两省市小额贷款行业调查:探索差异化经营模式
觉得小贷公司便捷的还有一些农户,大邑县安仁镇合江社区村民徐文学,2012年开始在成都大邑县小贷公司贷款发展蔬菜种植,后来种植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已经发展到了30亩,年收入7万元左右。今年他打算再扩大10亩,准备找富平小贷贷款3万元,用于土地经营权流转给付农民的土地租金。“在小贷公司支持下,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徐文学对记者说,“在这里借钱不仅方便,而且可以随借随还,总体算下来利息不算高”。
“由于银行贷款往往要求抵押和担保,而这类群体绝大部分缺少可抵押的资产又难找到担保人,而且银行调查、授信过程较长,等贷款下来,商机也错过了,并不符合这类群体的需要。”大邑县富平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蒲智勇告诉记者。
中和农信是另一家专注于农村市场的小微金融机构,源于1996年实施的“世界银行贷款秦巴山区扶贫项目”。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四川区域总经理冯克努告诉记者,在农村金融服务领域,银行及农信社是主体,但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还不完善,限于基础设施、人群特征等条件的限制,传统金融机构对一些弱势群体的服务仍然不充分,这时小贷机构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四川省绵竹市遵道镇马跪村10组村民李德成的家曾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化为乌有。这样的农户很难成为银行的扶助对象。在他急需资金的时候,中和农信伸出了援手。此后,他在中和农信的小额贷款支持下努力发展生产,重建家园。10年后,他已建起了年出栏1000头猪的家庭农场,又流转了200多亩地种植粮食,年收入上百万元。
冯克努表示,商业银行单笔贷款金额一般都在5万元以上,中和农信则更专注于5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有些客户住在深山里,去一趟骑摩托车要走80公里,时间和经济成本高,银行不太愿意开展这样的业务,但我们为了树立品牌、积累客户,只要客户有需求就上门。”冯克努说。
深耕产业链金融
从专属行业定位、大数据资源等方面整合上下游客户、服务商资源,打破产业链条环节上的行业壁垒,精耕细作产业链
在服务“小微”“三农”等群体的过程中,一些小贷公司积极面对市场需要,开发适合自身规模和业务能力的产品,深耕产业链金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逸购车”是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兴文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推出的满足购车需求的新型消费金融产品。“随着‘滴滴打车’在全国布局,成都当地很多年轻人想开滴滴,但买不起车。”兴文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贺渊告诉记者,他们与滴滴公司当地的分支机构合作,设计了这款产品,向滴滴司机提供车贷服务。为了防控风险,他们给贷款买的车加装了GPS,同时约定3年后结清贷款再把车过户给贷款买车的滴滴司机。
“这款产品推出后,很受市场欢迎。”贺渊表示,一些原来无法购车的群体通过贷款买车开上了滴滴,帮助解决就业近1000人。
重庆两江新区嘉融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坚持为重庆电网供应链企业提供快捷、便利的低息融资服务。截至去年末,公司累计发放贷款约35亿元,营业收入约1.5亿元,利润总额1.03亿元,上缴利税2400余万元,无一笔不良贷款。
嘉融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殷人杰把取得良好业绩的原因归结于公司推出的产业链金融模式,据他介绍,首先,嘉融小贷利用重庆电网的供应链核心优势,定位专属行业,从客户群体过滤风险;其次,坚持“控债权”,产品设计围绕债权及其衍生品,并通过对抵押品单位进行分类评级,确保可执行性;第三,坚持“专业审查”,充分利用贷审会成员在电网企业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财务审计从业背景,确保项目由专业的“电网贷审会”进行专业审查,可以确保客户的贷款用途真实,还款及时。
专注于三农领域的重庆小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则提出了“大数据+全程信用管理+农村产业链金融互联网再造”的模式,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大数据作支撑,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构建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中心,形成垂直产业链金融服务新模式。
重庆小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兵表示,公司以生猪养殖产业链为切入点,围绕生猪养殖产业链,整合上下游客户,与多家保险机构、兽药厂商等服务商合作,打破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传统行业壁垒,以农村信用管理为基础,以追求持续的中低回报为经营基调,着力培育生猪养殖产业链。
徐兵告诉记者,“以小康小贷推出的‘猪险贷’为例,小康小贷不收取农民或养殖企业任何利息及费用,而是通过申请政策补贴和获取保险公司工作经费方式,来解决资金成本并实现自身利润。把服务三农精准扶贫、普惠金融落到了实处,降低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成本,为‘三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线上+线下”有效控风险
小贷公司在风控上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提升风控能力和效率,同时不完全照搬银行模式,而是凭借对客户的熟悉程度、信用记录等采取差别化措施
防控风险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前些年,一些小贷公司贪大求全,背离了小额、分散的经营原则,形成了不少坏账,也阻碍了自身的发展。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业绩优良的小贷公司通过“实地调查+行业经验+互联网技术”形成有效的风控模式,贷款不良率甚至低于一些银行。
以助邦小贷为例,该公司运营3年来,不良率一直保持在较好的水平。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不良率分别为0.89%、0.86%、0.59%,远低于行业水平。
焦阳告诉记者,成立之初,助邦小贷一直采用IPC(信贷员)技术开展业务,但在实践中,发现该技术对信贷员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难以规模化推广,成本也难控制,但在风控能力上又有其他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如何在其基础上加以改进?该公司结合以往经验,设计了针对小微企业的“五维分析法”,即通过稳定性、资产积累、信用记录、财务状况和现金流来对小微企业进行分析,每个维度又有不同的权重,实现数据的可量化。
“五维分析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全面地分析影响小微企业经营的各环节,覆盖大多数生产制造业、商贸业和服务业小微企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小微企业经营差异化而造成难以采用统一标准评判的问题。”焦阳说。
值得一提的是,小贷公司在风控上也有灵活的一面,并不是完全照搬照抄银行模式。“银行在风控上往往采用一刀切,客户一遇到困难危机时往往首先考虑自身的资产安全。而小贷公司则要凭借对客户的熟悉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在风控上也有差别。”重庆市高兴隆小贷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世荣告诉记者。
“我们更看中贷款人的还款意愿。”焦阳告诉记者。他举了个例子,成都有位小企业主,开了一家糖果厂,产品供应都江堰景区的商店,市场较为稳定。然而不幸遭遇火灾,生产线被烧毁。“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很难给她提供贷款,但我们基于其经营能力和信用记录,帮她量身定制了贷款产品,使她能够在火灾后重新站起来。”
何世荣告诉记者,比如猪价下跌时,很多养殖场就贷不到款了,而他们则根据情况灵活处理。高兴隆小贷公司也碰到过一些养殖户申请贷款的例子。曾有位养鸡专业户在最困难的时候找到他们,当时蛋价大幅低于成本,他们判断这种极端行情不会太久,贷款人又是长年从事养殖行业,风险可控,就在养殖户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帮他渡过难关的同时也为自身积累了优质客户。
大量的小贷公司也积极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提升风控能力和效率。“小贷行业最大的风险是信息不对称。”高兴隆小贷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主席杨维聪告诉记者,高兴隆每笔贷款发放均接入银行征信系统,随时按要求跟踪查询。同时结合市场大数据分析,将数据分析与IPC技术初步有效合并,在风险防控方面获得进一步的保障。高兴隆还与同盾、启信宝、天眼查等数据公司开展长期合作,力求在评估中获取更多维度的信息,在风险防控方面获得进一步的保障。
2017年,中和农信与蚂蚁金服携手,将线上大数据风控、线下软性的调查与贷后管理相结合,摸索出一条“大数据+软信息调查”的双层风控模式,通过大数据风控,有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流程,将一些“高风险”客户排除在外;再配合中和农信多年积累的软信息调查模式,对农村客户进行入户调查、信息采集,最终形成效率与风险双赢的结果。
随着风控经验和能力的不断积累,一些小贷公司也开始探索风控输出的模式来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焦阳告诉记者,助邦小贷正在积极探索风控技术的输出路径,搭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对接有大量小微企业客户资源的机构,助邦对该类客户全流程控制风险,通过技术服务来赚钱,一方面这样可以缓解自身资本消耗压力,另一方面也能整合业内各方资源,共同服务于更多的小微企业。
对于小贷业务,重庆小康小贷公司更是把其当成服务三农的试验田和农村金融服务的切入口。“在开展小贷业务的同时,我们发现农村在市场信息、技术服务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比如饲料营销,保险中介等,而通过数字化风控平台的搭建,养殖户的需求在平台上能实时反映出来,为我们提供增值服务创造了新舞台。”徐兵说。
-
无相关信息